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湖南农业大学第九次科技工作大会隆重召开

时间:2010/12/30  作者:   点击:
 

第九次科技工作大会现场 何纲跃 摄

符少辉副校长作工作报告

刘强书记发表重要讲话

会议对我校2009~2010年度获国家科技成果奖、光召奖、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校科技成果奖(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获奖项目或人员进行了表彰

给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副主任及分中心主任颁发聘书

给四个分中心授牌

    12月25日上午,我校第九次科技工作大会在图书馆大成厅隆重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官春云,校领导刘强、彭克勤、符少辉、卢向阳、曾福生、陈冬林、方逵、周仲文、王湘、齐绍武出席了会议;各职能部门党政一把手、各学院党政一把手及分管科技工作的负责人、科技工作督导团成员、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负责人、部分教师代表共3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彭克勤主持。

    会上,符少辉副校长作了题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推进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的工作报告。符少辉副校长在工作报告中重点阐述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十一五”以来我校科技工作取得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他指出,“十一五”以来,学校立足自身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通过抓思想认识、抓重大项目、抓创新平台、抓产学研结合、抓机制体制创,整合资源,凝练方向,构建大平台、组建大团队、承担大项目、培育大成果、争作大贡献,科技工作取得了辉煌成就。“十一五”共争取各类科技经费超过5.5亿元,比“十五”增长4倍,2008年以来,年到位科技经费均达到1.5亿元以上,实现了主持97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和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零的突破。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87项,超出学校“十一五”规划目标45%;申请专利175项、授权专利98项,分别比“十五”增长3.3倍和5.5倍,专利申请、授权数在全省高校位居第三,仅次于中南大学和湖南大学;发表三大检索收录论文553篇,CSSCI收录论文400余篇,分别比“十五”增长4.1倍和近2倍,其中 SCI收录论文324篇,影响因子达3.0以上的论文35篇、6.0以上的论文8篇,实现了质的飞跃。新建成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22个,比“十五”增长210%,实现了我校办学近60年来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的重大突破。以实施“双百”科技富民工程和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工程为重点,先后与6个市(州)、20多个县(市)人民政府建立了科技战略合作关系,选派了100余名科技特派员和3名科技副县长;与300多个涉农企业签署了科技项目合作协议,在全省各地建立了200多个不同类型的科研、品种繁育和示范推广基地,共开发推广动植物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400多个(项),农作物应用面积达2亿亩以上。二是我校科技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他指出,“十二五”时期,国家将大幅度增加科技创新的投入,着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以引领未来经济发展;国家将进一步深化科技立项体制改革,更加注重向优秀人才、优秀团队倾斜,更加注重稳定支持,更加注重与行业和地方结合,直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实施“四化两型”战略的关键时期。我省能否实现优化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人本发展,能否率先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关键在于科技创新。这些新的形势与需求,为我校争取国家和地方科技资源,承担重大科技任务,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为我校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他同时指出,近年来我校科技事业虽然得到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还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形势发展要求。主要表现在:全校上下对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的内涵和实质研究和思考还不够,对科技创新重要性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创新资源难以整合与共享;学科链不够完整,学科制高点没有形成;学术氛围不浓、创新文化建设尚未到位;高层次人才和团队、高显示度的重大项目、高显示度的科研成果、高显示度的科研奖励偏少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对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危机意识、创新意识,真正把科技工作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真抓实干,急起直追,才能赢得先机,把握发展的主动权。三是“十二五”科技发展的总体设计。他指出,我校“十二五”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国家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科技需求,立足自身创新优势与特色,大力实施“三大战略”,着力推进“三大工程”,突出抓好“三个重点”,全面提升“三种能力”,实现科技工作更好更快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学校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提供更有力支撑。我校科技发展的总体部署是:实施三大战略(以生物技术引领传统学科发展和以生态学引领培育创新增长点的理念引领战略,以实施重点学科、重点人才、重点平台、重大重点项目“四重一体化”建设的整合提升战略,以以构建科技创新链为核心,推进大学科、大平台、大团队建设,全面带动学校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发展的集群带动战略);发展八大重点创新领域(生物遗传育种、作物生境过程控制、动物健康养殖、植物资源利用、农业微生物、农业生态与资源环境、现代食品加工与农业装备、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等八大创新领域);着力推进三大工程(以全面提升全校上下对科技创新的思想认识水平为目标的科技创新引导工程,以构建科技创新平台集群和人才团队集群,夯实学校科技创新基础为目标的科技创新基础工程,以打造综合性的大平台,支撑学校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为目标的科技创新支撑工程);采取五大举措(加强对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学术组织建设;建立科技多元化集成投入的保障体系;改革和完善促进科技创新的管理体制;全面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四是当前科技工作重点。他指出,学校当前要做的重点工作主要有:立即启动科技创新平台集群建设;加快推进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双百”科技富民工程和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四重一体化”建设;制定和落实规划实施的配套政策与措施。对各项重点工作的牵头单位进行了具体明确。

    会上,校党委书记刘强发表重要讲话。刘书记的讲话站在学校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重点针对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科技创新链、科技创新环境等我校未来科技科技发展的几个核心问题,从历史、思想等层面进行了系统阐述,是我校未来我校科技发展的重要指针。一、关于创新的重要性,他指出,加快科技创新是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当前,我校发展已进入全面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阶段,科技创新也正在为推进学校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实现宏伟目标,就必须更加依靠强大的科研实力作支撑,我们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水平必须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先进行列。他强调,加快科技创新已成为我校应对时代发展要求的迫切需要。当前,从国家到省到各行业部门,已把科技创新摆到无以伦比的高度。我校的科技发展已进入千载难逢的机遇期。但同时,科技竞争形势也将更加激烈。面对千载难逢的机遇和日益激烈的竞争形势,我校科技发展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我们当前无论从外部环境还是从内部基础来讲,已完全有基础、有优势、有能力,来加强科技创新,加快科技发展。只要我们树立必胜的信念,上下一心,勇往直前,我们一定能够在“十二五”发展中抢得先机。他指出,加快科技创新已成为解决我校当前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关键所在。我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迫切需要科技创新提供支撑,我校化解我校债务风险迫切需要科技创新提供支持。我校引进人才、稳定人才迫切需要科技创新提供保障。二、关于科技创新链。刘书记指出,构建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到产业化开发研究的科技创新链,不仅是国家新时期赋予高校的历史重任,更是高校提高自身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科技发展的必然要求。我校构建创新链,第一,要以创新平台集群建设为突破口,构建一批高水平的创新链。重点在植物资源利用创新领域构建起国内外一流的创新链,使其成为我校科技创新的重要特色品牌;在水稻、油菜、柑橘、棉花、生猪等生物育种领域,构建起在国内外有重要地位的创新链,使其成为我校科技创新和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优势;在生境与生态领域,构建起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创新链,使其成为我校科技创新的新增长点。第二,要打造完整的学科支撑链。要按照基础类学科、核心类学科、配套支撑类学科等三大类学科进行建设和布局;要不断凝练学科研究方向;要坚持传统优势学科带动。第三,要大力实施重点学科、重点人才、重要平台、重大重点项目的“四重一体化”建设。要围绕创新链的构建,以创新平台集群为纽带,以实施PI制(课题组制)为重点,以创新管理为手段,促进学科、人才、平台、项目等资源要素向创新链集聚,实现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科技创新的有机整合,为构建创新链提供有力保障。三、关于科技创新环境。刘书记指出,创新环境是重要的软实力,是决定创新成就的重要因素。营造优良的科技创新环境,是一项涉及多方面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校上下共同努力,常抓不懈。第一,要建设积极向上、潜心学术、勇于开拓的校园风气。要狠刹校内吃喝风、人情风和打牌风;要转变工作作风;要端正科研之风。第二、优化政策机制环境。在人才评价上,要淡化“牌子”和“帽子”。在收入分配上,要实行激励与约束并重。三是管理上,要完善体制、机制。第三,加强文化建设与舆论引导。要大力开展创新文化建设。要加强舆论引导。

    会议还对我校2009~2010年度获国家科技成果奖、光召奖、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校科技成果奖(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获奖项目或人员进行了表彰。并给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副主任及分中心主任颁发聘书,给四个分中心授牌。

    会议最后在雄伟的校歌中圆满结束。这次科技大会高扬科技自主创新的主旋律,承前启后,为我校“十二五”期间科技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擂响了战鼓,必将指引我校科技和教育事业在新时期再创辉煌。

点击下载文件: